4 款褲型讓你美翻整個夏天
酷夏進行時,特別渴望有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雨。鋪天蓋地地傾瀉而下,沖刷著連日來高漲不下的熱勢。一切喧囂鬧騰,瞬間歸於平靜...

一場降溫的及時雨,堪比久旱逢甘霖,令人分外地心曠神怡。這種情緒,這種心情,對於炙烤的夏季,未嘗不是一件愜意舒暢的小確幸。 那麼,時尚穿搭呢?可有涼爽“及時雨”?能分分鐘為悶熱酷暑劈開一方清涼天地?當然有啊。嘿嘿,對於這個問題,洛薇絲毫不含糊。
比如,夏天的灑脫褲裝。

每逢說起褲子時,就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褲裝控,滔滔不絕地開始了。在我看來,一條褲子的時尚價值遠遠超過裙子。
方便簡潔,幹練有型,透著的恣意瀟灑特別值得玩味。
不,不對,那“我”想要甜美優雅時,褲子絕對比不上裙子吧。
噓,先不要這麼早下結論。當你欣賞完今天的4款褲裝分享後,一定會重塑對褲子的風格認知。

01|輕薄褲子 夏日炎炎,輕薄通透面料無異於一陣風、一場雨,劈頭蓋臉間將酷熱一掃而空。質感講究,體感清涼,與肌膚碰撞瞬間,皆是滿心歡喜。
這樣一條褲子,不管褲型如何,就已經穩坐夏日褲裝榜首了。不過,為了彌補面料輕飄的缺憾,一般會採用直線+量感協調。
比如,寬鬆的闊腿褲剪裁,與飄逸面料簡直是天作之合。

√ 挑選
這類褲型的挑選,重點在腰頭和褲長。腰部設計與形狀,取決於腰腹有無贅肉。腰粗肚圓的身材,盡量避免鬆緊腰,以及腰部軟沓沓或完全沒有的設計,否則會更顯胖。
在鬆緊腰基礎之上改良的抽褶繫帶,算是非常討好的設計。形成一定橫向的波浪皺褶,對贅肉有修飾顯瘦作用。
另外,打結繫帶時,避免肚子最圓的地方,或者打成平面蝴蝶結,盡量不要讓它立體化。

至於褲長,最理想的長度是九分或十分。如果個子偏矮,就需要適當地改褲腳。垂墜面料的改褲腳,考驗師傅的針法,以及對面料的細心處理程度,最後再熨燙收尾。
左圖是不同身高駕馭同款褲子的長度展示,很顯然,左邊高個子的十分長度顯瘦又好看。露出性感腳背,為形象加分不少。

√ 搭配
夏天穿褲子,最享受這類垂墜闊腿褲的飄逸與自在。不管上衣如何,也不論有沒有塞衣角,泛著光澤質感的褲子總能先發奪人般地熠熠生輝。
對了,最好手插褲兜,用滿不在乎的神情傳遞著不羈與放鬆。越輕鬆、越好看,一旦局促緊張,斷不能穿得愜意。

想要亮點?更想要風格?是時候考驗穿搭功底了!該從哪裡找突破口呢?建議你這麼做:
① 借助經典
所謂經典,歷久彌新,屢試不爽。如同一件條紋衫,它的介入立馬讓一套搭配風格十足,瞬間有了亮點依托。
藍白相間的平行條紋,以恰到好處的間距、比例豎立著個性招牌。寬鬆版型與闊腿褲的垂落形成錯落有致的對比,時髦還優雅。

② 活用風格配色
有些配色的風格個性,遠超款式。比如,黃色+卡其綠,共有的暖性基調,張弛鮮明的深淺對比,內裡有白色銜接,時尚感呼之欲出。
另外,軍裝風的調性與闊腿褲的瀟灑一拍即合。風格加持,從無敗筆。

③ 加入中性 黑色褲子很容易淪為平庸,此時來一點帥氣正好激活中性風格,也讓闊腿褲型的瀟灑一展身手。就像這件棕色襯衫,工裝風的賦予恰逢其時。
為了調和中性,可愛波點包包、性感涼鞋的女人味來得正是時候。

④ 呼應亮點
當你拿到這條鮮豔的藍色褲子時,腦海中會浮現怎樣的搭配畫面呢?肯定是呼應成全,才會避免過於個性,從而與優雅無緣。
選擇白色上衣留白,肯定且一定。黃色尖頭穆勒鞋撞色心機,與黑色包包的個性亮片,無不是為了烘托點綴主角而存在。
02|百褶褲裙

夏天有一類褲子往往與裙子撞個滿懷,以假亂真的視錯覺討得不少人歡心。既飄逸清涼,還能一解尷尬,不要太入心。
對啦,它就是百褶褲裙!幾近裙子的寬鬆度,如果不是走路時的微妙變化,與一條半裙不分伯仲。優雅有女人味,這是一條褲子柔情的極端演繹。

√ 挑選
褲裙的挑選,一看面料、二看褶片、三看褲管與褲襠接合處流暢與否,這三點是檢驗它與裙子是否契合的細節。
簡言之,你不能讓外人一眼就看出它是一條褲子!必須與半裙擁有超高的相似度,才能做到以假亂真的效果。
像面料垂順有質感,褶片流暢不生硬,褲腰寬度恰到好處,甚至褲襠與褲管的縫合要天衣無縫,尤其從後面看不出褲子的任何跡象。

√ 搭配
其實,此類褲裙也有千變萬化的風格。褲腰、褶片、長度、面料、寬度,任一元素的改變,都大不同啊。
① 寬褶繫帶
優美的繫帶打結,寬寬的褶片與褲腿,長度至腳踝,從外表看與一條半身裙相差無異。膨脹大量感很適合打造收腰放擺的優雅風。
選一件白色修身T卹搭配,正好從配色、風格都是完美兼容。穿起小白鞋,很適合度假哦。

② 鬆緊細褶
細密褶片的出現,意味著面料更加輕薄有垂感。一旦生硬,褶片肯定不自然,也沒有這麼佳的垂墜感。
鬆緊收腰,叱吒無敵,沉穩棕色,優雅大方。搭配黑色上衣,正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優雅之旅。長度略短,穿一雙涼拖鞋好愜意呀。

任何不能降伏的個性下裝,都適合一件條紋衫的妙手點化。這條綠色百褶褲裙,很難選到適配顏色的上衣。
於是,經典黑白配條紋應運出場。我在想,如果換成藍綠條紋,豈不更應景?